药用植物学实习总结
中药1902班 李溪
2021年7月15日
在学校学习《药用植物学》时,尽管常在药用植物园实践学习,但是学习兴趣并不浓厚、学习效果不够理想,获得的知识比较浅显而零散。然而,在《药用植物学》野外实习过程中,我们真正走进了大自然,观察到阴生、阳生药用植物的生境特点及植物类群,见证了神奇的大自然孕育出药用植物多样的形态特征,托叶鞘膜质、四棱茎、坛状被丝托、二心结角果、头状花序复总状、佛焰苞……每科的特征一遍遍的在脑海中加深印象,直到后来,能看到一棵植物,辨别之后就能大致推断是常见科之中的哪一科,这让我十分开心。作为小组的组长之一,爬山的时候,我会注意所有组员的情况,男生主动承担背药筒,拿镐头重物的职责,女生压标本,挂标签,配合十分默契,应了一句,男女搭配干活不累。组员中也有体质不好的女生,偶尔会落后,总有老师和其他组员自动陪在他的身边,团结互助,短短十几天,相互之间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。上山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很高,这几天从1200多米到2000多米的高山攀登,让我的身体在一定程度上有了锻炼。
我们的老师都很棒!张岗老师永远在前方冲锋陷阵,为我们开辟一条安全的道路,带着我们找植物,翻山越岭没在怕的,但是他也很关心我们,危险的地方不让女生涉足。李依民老师很温柔,和声细语的跟我们说各种科的植物特征,走在队伍的最后时刻保护我们。匆匆十几天就这样过去,在家的我有时总会恍惚想起,我们组员围在老师身旁,听老师说某株植物的特征,津津乐道,阳光打下来,分为明媚的情景。又或者是我们围在会议室桌前,翻阅着秦岭植物志,条条框框的对属对种,叽叽喳喳,因为各自的不标准的普通话开怀大笑的情景。对我而言,真的是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日子了。
这次实习,让我意识到,光是专攻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,学习需要跟实践相结合,从实践中出发,亲身体会,更能一遍一遍加深印象,就像我们组采得的天南星科的半夏,叶柄上可爱伶俐的珠芽,见过他那么美丽的佛焰苞,可爱伶俐的估计我是这辈子不会忘了,当然还有七叶一枝花,神奇的重楼……
本来对药植这个课程,单纯的认为只要认识植物的特征,或者说只是要给你一株植物,你能认出来就好了。实习之后才明白,经验的积累过程有多辛苦,我们需要贴近植物,去付出,去了解,走近他们,才能更好的了解他们。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,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的肤浅和在实践运用中知识的匮乏,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,完全无从下手,与路边的各种植物大眼瞪小眼茫然不知所措,这让我感到十分的难过。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,一旦接触到实物,才发现自己明白的是多么少,这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。
再次,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体会。第一点是自主学习――实习中不再像在学校里学习那样,有课堂,有作业,有考试,而是一切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听去做。只要你想,学习的机会还是很多的,老师们从不吝惜自己的经验来指导你,让你接触到新的世界;你所要作的只是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学。在驻地里,我们一遍又一遍的问老师知识点,哪怕是同一个点问上好几遍,老师也还是会一一作答,这使我了解到,原先理论跟实际是有很大的差距的。第二点是用心进取的态度――每组人都很多,需要分配的工作并不多,每个人并不有明确的工作范围,又是有的人只是自由观摩,如果态度不够用心就可能没有事情做,所以平时就更需要主动争取多做事,这样才能多积累多提高。第三点是基本礼仪――尊重并且感谢临厂的工作人员,敬重我们的老师。第四点是为人处事――和同组人员的相处,意见不同时采取怎样的措施,对我而言都是一次磨练。
深山里有很多珍贵植物,例如野百合,重楼……可惜没有赶上野百合开放,我还挺想看他美丽盛开的样子。野外资源保护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,我们应当珍惜野外植物。
最后感谢林厂的阿姨叔叔对我们的帮助,因为没有热水就给我们送来了热水壶,给我们烧饭菜一日三餐,打扫卫生间卫生给我们一个整洁的环境。更感谢学校学院给了我这次机会,才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。